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丁彩飞医生:流产有哪些原因?

1+


总编简介:美董博士为美董海外医疗创始人董寿伟,德国博士,辅生资讯网CEO,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会员,民革党员,青联委员,政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奖获得者。

【辅生资讯网reprodNews专家专栏文章】

注:(主要讨论自然流产)

既往基于对自然流产物行绒毛膜染色体分析时发现:半数以上均存在染色体异常,故将自然流产视为异常胚胎自然淘汰的一种临床现象。但随着围产医学及生殖医学的不断发展,发现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异常、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免疫紊乱、血栓前状态等导致胚胎发育停止,而发生流产。而对于复发性流产,半数的患者原因不明。

遗传因素

1.1胚胎染色体异常

为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在早期自然流产中有50%-60%的妊娠物存在染色体异常。

1.1.1数量异常

1)单体异常:多1条或2条染色体,总数达47条染色体或48条染色体。其中染色体三体居第一位,以13、16、18、21和22号染色体最为常见。母亲年龄愈大,该类异常发生率愈高。

2)单体X(45x):其发生率仅次于染色体三体。若胎儿能存活,足月分娩后即形成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

3)三倍体:即多出一组染色体(正常人为2组染色体,每组23条)。胎儿流产较早,少数存活稍长亦伴多发畸形,少见活婴。

4)四倍体:多出2组染色体。活婴极少,绝大多数在极早期流产。

1.1.2结构异常

主要有易位、缺失、嵌合体、染色体倒置及重叠等。

父母染色体异常:包括易位、嵌合体、缺失及倒位等,其中以平衡易位最多见。

解剖异常

2.1宫颈宫颈功能不全: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宫颈内口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非分娩状态下宫颈病理性扩张和松弛,不能维持妊娠至足月的现象。

2.2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包括双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和纵膈子宫等。

2.3子宫病变:(可引起子宫畸形)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其中以子宫肌瘤最为多见。

内分泌异常

3.1黄体功能不全:即卵巢黄体分泌孕酮不足。复发性流产妇女中黄体功能不全者达23%67%。黄体中期孕酮值低于9ngml,或子宫内膜活检与月经周期同步相差2天以上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

3.2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以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等为特征,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其LH水平升高和高胰岛素血症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同时高雄激素血症可导致卵子及子宫内膜异常,影响胚胎着床及发育而致流产。

3.3糖尿病:在胰岛素依耐性糖尿病妇女中自然流产和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均增加。

3.4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水平升高可抑制黄体功能,使得黄体期缩短,导致孕酮分泌不足,同时影响子宫局部的催乳素水平,干扰胚胎发育而致流产。

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有:衣原体、支原体、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人微小病毒B19等。

免疫因素

根据不同因素导致流产所表现的免疫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

5.1封闭抗体产生不足:病理变化特点:滋养细胞浅着床、血管重铸障碍、滋养细胞合体层形成不足以及种植部位有针对滋养细胞的免疫攻击征象。

5.2抗磷脂抗体形成:引起胎盘微循环血栓,表现为蜕膜血管炎、蜕膜血管栓塞。

5.3组织非特异性抗体形成: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的形成可损害胎儿和胎盘DNA,引起胎盘炎,表现为绒毛炎、绒毛间质炎和蜕膜炎。

5.4组织特异性抗体形成: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孕激素抗体等的形成,损害胚胎和滋养细胞。

5.5NK细胞(CD56和(或)D19-)数量或活性增加:前者可损害蜕膜细胞和滋养细胞;后者可破坏滋养细胞产生的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和HCG。

血栓前状态

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或凝血抑制物浓度降低而产生的血液易凝状态。高凝状态是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变,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胎盘梗死,使胎盘供血下降,胚胎或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引起胚胎或胎儿的发育不良而流产。(可以D二聚体作为监测指标之一)

其他

不良环境因素:有害化学物质过多接触、放射线过量暴露及噪声、震动等:

不良的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悲伤等;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等。


中国辅助生殖生育医学资讯网

【Reproduction News】生殖医生经纪

欢迎投稿:info@reprodnews.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