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一院李维宏医生: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

0

Q:什么是黄体?
A: 黄体是排卵后卵巢局部形成的富有血管的暂时性内分泌腺体, 是甾体激素的主要来源。
在月经中期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的诱导下, 成熟卵泡排出卵细胞,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 卵泡基底膜完整性丧失, 组织重塑, 卵泡膜血管侵入颗粒细胞层, 新生血管大量形成, 最终分化成充满毛细血管网的黄体组织。

Q:黄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 在卵泡发育周期,正常的黄体功能,对月经周期性变化的调节和子宫内膜保护有重要作用。

在妊娠周期,黄体分泌的甾体激素对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直到胎盘替代黄体,有能力分泌足够的孕酮。有研究表明,在胎盘功能充分发育之前,摘除黄体会导致自然流产。

 

Q:黄体分泌的孕酮有什么作用?
A: 孕酮响应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以脉冲方式分泌。
黄体期,孕酮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结合, 促进增生期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为内膜提供好的胚胎植入前状态。

胚胎种植后,孕酮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在胚胎发育和妊娠维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Q:什么是黄体功能不全?
A: 黄体功能不全1949年由Jones首次提出, 是指排卵后黄体发育不良, 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退化, 致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性降低。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虽然没有定论,通常来说,临床检测到的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长度≤10天的黄体期。

 

Q:黄体功能不全的害处?
A: 正常功能卵巢分泌的激素是正常月经周期和妊娠必需的。黄体功能不全与月经周期短和黄体期出血有关。在备孕周期,黄体功能不全可以引起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与不孕,生育力下降和自然流产密切相关。

 

Q:黄体功能不全的原因?
A: 正常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LH脉冲受到干扰可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例如:下丘脑性闭经、压力、过度运动、体重显著降低、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衰老、21-羟化酶缺乏症、甲状腺功能障碍、高泌乳素血症、卵巢刺激用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使用等。

 

Q:怎么评估黄体功能不全?
A: 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生化和组织学不同水平的测试,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明确可靠得区分可生育和生育障碍女性。LPD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黄体期长度计算、基础体温(BBT)测定、单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血清孕酮水平测量、子宫内膜活检。

 

Q:怎么预防和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A: 预防潜在LPD的首选方法是治疗任何可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情况,如下丘脑、甲状腺功能障碍,高催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如果没有发现潜在的病因,可选择进行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排卵功能,促进子宫内膜成熟,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支持早期胚胎的植入和发育。经验性治疗的策略包括使用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雪诺同、黄体酮注射液等孕酮类药物进行黄体支持。

 

Q:患者可以从纠正黄体功能不全获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A: (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生殖内分泌环境;

(2)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3)增加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

(4)调节母胎界面免疫平衡,避免胚胎遭受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对每个存在黄体功能不全风险的不孕和备孕女性,应进行积极的评估和必要的治疗!

本文转载自好大夫,版权归李维宏医生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0